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,广东省家具王克对中国医院专用门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和看法。实际上,整个中国医院专用门的发起、策划和谈判等具体事务,王克均亲力亲为,接下来的20年中,他也同样见证并且亲身参与其中,目睹了中国医院专用门的三个改变。
量变到质变
云顶国际“中国医院专用门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事物,而是有着一个铺垫过程。”谈起中国医院专用门创办的时候,王克回忆道。早在1992年,王克所在的广东省家具协会牵头,联合中国家具协会、香港家私总会以及联邦家私合作举办了一个“联邦金球奖全国家具设计大赛”。通过这次设计大赛,让许多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企业,次认识到设计是必要的。由于反响强烈,王克他们就想将大赛的获奖作品,加上联邦和一些香港企业的作品放到广交会机械馆里面去展览。而这种设计作品展览,正是以后贸易型展览,也就是中国医院专用门的雏形。
云顶国际在看到这次获奖作品展被业界热捧之后,接下来的1992—1994年间,本着为行业服务的想法,省家协又连续组织了几次展览,都是让当地的家具企业走出去,去香港和新加坡展览。王克坦陈:“当然,当时我们的家具设计和海外设计的差距是很大的,但我们认为,首先是要让本地的企业走出国门,就是要在同台竞技的情况下找到差距,才能认识到问题。”
抱着这样的想法,王克从1997年参与策划中国医院专用门。1998年3月,筹备已久的中国医院专用门正式开办,当时设立了800多个标准展位(每个9平方米),结果一炮而红,许多企业蜂拥而来。在接下来的几届中,王克明显发现这些企业每届的展位面积都在扩大,直到流花湖展馆17万平方米全部用完,不得不转战面积更大的琶洲展馆。
“对于中国医院专用门也好,对于参展企业也好,这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”在王克看来,中国医院专用门从开始的设计展,到后来专门以贸易商业为主的展览,从较小的流花湖到更大的琶洲,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对于企业来说,在中国医院专用门这个平台上,从开始的展示和打知名度,到有能力进行大规模贸易,也是质的飞跃。